讀懂《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
3月21日,中華遺囑庫召開6周年新聞發(fā)布會,向社會發(fā)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并對所保管的127968萬份遺囑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國人財產、觀念及行為上的一些變化。
獨生子女父母是立遺囑“主力軍”
白皮書數(shù)據(jù):6年間12萬余份遺囑中,有60911份遺囑是獨生子女父母立下的,占總遺囑數(shù)47.6%,占比最高;其次是2-3名子女的父母,有55558份,占比43.41%。
記者點評:這一現(xiàn)象有點反常,因為國人的常識里獨生子女是理所當然父母全部財產的繼承人,但為何他們更愿意立遺囑?這一方面與國人的法治意識增強有關。當傳統(tǒng)觀念在法律面前一再碰壁時,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觀念會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媒體的宣傳功不可沒。以往只認為立遺囑是為了防范多子女爭奪財產,其實不然,隨著社會發(fā)展,大家慢慢明白遺囑不只是為了防范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近年來,獨生子女在繼承父母財產,尤其是房產時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見諸報端,如各種“我媽是我媽”之類“奇葩證明”、杭州獨生女遭遇過戶時需將七大姑八大姨全部請來公證處的真實案例等,使得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父母愿意用立遺囑這一最簡單公正的方式,解決財產傳承的問題。
立遺囑中的防兒媳女婿條款依舊受歡迎
白皮書數(shù)據(jù):在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老人中99.92%即近100%的老人選擇“防兒媳女婿條款”,簡單說,就是其財產僅屬于子女的個人財產,不屬于子女夫妻共同財產。
記者點評:雖然,去年中華遺囑庫首次公布這一消息時,傷了不少“兒媳女婿”的心,但細想下來也能理解。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老人選擇這一條款可謂理直氣壯。其實,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愛!叭绻煽谶^得好,這個條款形同虛設”,一位老人樸素話語反映了所有老人的心聲。
立遺囑人年齡呈逐年遞減趨勢
白皮書數(shù)據(jù):2013年,立遺囑人平均年齡為77.43歲,2014年76.54歲,2015年75.31歲,2016年73.97歲,2017年72.09歲,2018年為71.26歲。這說明,立遺囑人的年齡呈逐步下降趨勢。
記者點評:這表明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立遺囑不再像以前那么忌諱。對于有著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國度來說,這一觀念的轉變可謂不易。這一方面是得益于改革開放,中國觀念與西方思想碰撞交流中,人們能夠摒棄腐朽觀念,以能依法安排好身后事為要,這是思想的進步、社會的進步,也是法治的進步。另一方面,國人財富增多的時候也帶來了煩惱,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后,房產增值的財富效應更為明顯。而近年來,由于房產糾紛導致家庭不和的真實案例,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屏幕上、報紙上甚至身邊,感同身受之下,沒有誰愿意讓財富使家人反目成仇,于是,正確防范大于守舊觀念的思想很容易占了上風。
再婚家庭立遺囑人數(shù)增多
白皮書數(shù)據(jù):2017年全國立遺囑人中再婚比例為2.18%,2018年再婚比例上升為3.86%。其中北京地區(qū)再婚比例上升尤為明顯,2017年為1.62%,2018年為3.48%,整整上漲一倍。
記者點評:這個數(shù)據(jù)傳遞出的一個信號是,老年人注重晚年生活質量的同時,沒有忘記財產傳承問題。以前說起黃昏戀,不少老人就是因為無法解決財產問題或不得不孤獨終老,或是只同居不領取結婚證。據(jù)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介紹,前去立遺囑的再婚老人有個共性問題,生活中可以不計較開銷,甚至如果自己先走一步,房子仍由對方居住直至離世都可,但房產最終還是想傳給自己的子女。但現(xiàn)實情況是即使再婚前簽訂婚前財產協(xié)議,也無法保證財產一定能留給自己的子女。因為,法律上講,哪怕再婚只有一天,再婚配偶也與對方子女享有同等繼承權。
老年人財產控制權意識逐步增強
白皮書數(shù)據(jù):2013年“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占比從23.12%,2014年24.75%,2015年25.43%,2016年27.80%,2017年29.13%,2018年為30.56%;而“子女直接繼承”占比數(shù)2013年為35.58%,2014年34.83%,2015年34.20%,之后逐年下降,2018年為31.74%。
記者點評:“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意思是老年夫妻在立遺囑時要求,無論雙方誰先離世,家庭財產都由配偶來繼承,只有配偶離世后財產才由子女來繼承。而子女直接繼承則是無論雙方誰先走,財產均直接由子女繼承。這個數(shù)據(jù)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子女直接繼承的占比雖然在下降,但占比仍比配偶相互繼承高,這說明我國傳統(tǒng)觀念依然有一定的市場,勞作一生的財產就是為了全部留給孩子;二是一升一降的數(shù)據(jù)也說明了,老年夫妻開始覺醒,觀念里不再以孩子為全部生活的意義和中心,而是意識到老夫妻辛苦一輩子積攢下來的財富,自己是要有控制權和支配權的,應當優(yōu)先保障配偶的晚年生活權益,而過早將房產等給了子女,既會失去與子女平等溝通的基礎,也無法防范子女的任何變故。
當下,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安享晚年,如何依法、和諧地將財富傳承給后代?讀懂中華遺囑庫的數(shù)據(jù)或許能有一些啟發(fā)。
客觀數(shù)據(jù)里蘊含生活的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