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9紀錄片《路過你的世界》節(jié)目組扎根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服務中心,拍攝了一期節(jié)目。在節(jié)目中與大家分享每一位在中華遺囑庫咨詢或訂立遺囑的市民的人生故事,來自各式各樣家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在中華遺囑庫,接受一場特殊的測試,進行一次嚴肅的錄像,寫下一封自己過世后親人才能開啟的信件... ...
人們會在遺囑中談論什么?又會進行怎樣的安排?
01 “立了遺囑就省事了”
“我就這么一個兒子,將來我走了,這個房子該怎么分配?”有位70歲的老太太,在辦理遺囑登記的當天,一家三代一起來到中華遺囑庫。
老太太不僅要為一家老小操心眼前的生活,還惦記著更長遠的身后事。
“立了遺囑就省事了,很多麻煩都解決了。我就一個兒子,但我也做這個(訂立遺囑)。”
2013年,中華遺囑庫啟動的時候,許多前來立遺囑的老人是悲悲戚戚的。他們會糾結(jié)為什么別的老人不需要立遺囑,是不是自己的身體不好,是不是自己的家庭不夠完美,所以他們要來訂立遺囑,他們這種心情是壓抑的。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思想觀念的升級,這種壓抑的心情現(xiàn)在完全看不到了。來到中華遺囑庫服務中心的老人,他們的神情都是很輕松的。甚至會有祖孫三代一同前往中華遺囑庫,在歡聲笑語的輕松氛圍中完成遺囑辦理。
02 “立遺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在中華遺囑庫工作多年的崔文姬,25歲那年也立下了自己的遺囑。崔文姬立下遺囑后,她的父母還不是很理解,非常詫異。但在她看來,立遺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時候會來“,如果意外發(fā)生,留下遺囑能夠不留遺憾。
她表示,未來如果結(jié)婚有小孩了,還會對遺囑進行更新修改,也會考慮給愛人或者小孩留下一定份額的財產(chǎn)。
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對立遺囑這件事的看法是積極的,他們覺得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認為遺囑是一件很酷又有趣的事情,想要去嘗試。還有一點就是,年輕人覺得,如果自己什么都沒留下就突然離開,會留下很多遺憾。年輕人在立遺囑的考慮上,最經(jīng)常說的開場白是:看見、聽見了很多發(fā)生在身邊的意外情況,他們覺得生前訂立遺囑,防范風險的發(fā)生很有必要。
03 “父母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
除了在中華遺囑庫咨詢或訂立遺囑的市民,還有一些市民是到服務中心提取親屬的遺囑。在節(jié)目中就有一對“特殊的”姐妹來提取父母的遺囑。
她們的父母生前在中華遺囑庫訂立了遺囑,做老師的父母給她們留下的可不只是一套房子。父母一生愛學習,愛事業(yè),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也很有規(guī)劃。姐妹倆選擇了丁克,雖然一開始父母會覺得沒有孩子會很孤獨,但他們對姐妹倆的人生并沒有太多的干預。
后來她們的父母生病,沒有孩子的牽絆,姐妹倆才能把所有的時間花在陪伴父母上。也是因為全身心的陪伴,她們才懂得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在身邊陪伴,而不是偶爾的問候。
如今父母去世,她們也明白了,最寶貴的并非物質(zhì)上的財產(chǎn),而是父母留給她們的啟示與回憶。
對每個普通人來講,其實遺囑是什么?用一句很簡單的話概括就是:提早立好遺囑,不給家人留麻煩,不給自己留遺憾。這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注意的、關(guān)注的事情。
掃碼觀看直播回放,全程24分38秒
京ICP備12020470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2009410號
版權(quán):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 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使用